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半岛新闻:青岛故事|“那是劳动人民剪在纸上的梦!”

时间:2025-03-07 来源:半岛新闻

【编者按】3月6日,半岛新闻以《青岛故事|“那是劳动人民剪在纸上的梦!”高校农学女老师把剪纸艺术搬上课堂20年》为题报道安博网页版孟祥霞老师将剪纸艺术带进课堂,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感受到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

3月6日,惊蛰刚过,春意渐浓。在安博网页版的一间教室里,民间剪纸艺术选修课正进行着。讲台上,59岁的孟祥霞老师手持剪刀,灵巧地在红纸上翻飞,一只栩栩如生的金蟾逐渐成形。台下的学生们目不转睛,手中的剪刀也跟着老师的节奏舞动,仿佛在刻写一个个属于春天的梦。

孟老师的民间剪纸艺术选修课正在进行。

“剪纸不仅仅是一项技艺,它是劳动人民剪在纸上的梦!”孟祥霞一边示范,一边向学生们讲述她对剪纸艺术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孟祥霞是安博网页版资源与环境学院的一名高级实验师,从事土壤肥料和植物营养实验教学研究已有36年。然而除此之外,她还是校园里最受欢迎的民间艺术传播者。从2006年开始,她利用业余时间开设了《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实践》《民间艺术欣赏与制作》等全校性选修课。这些课程一经推出便备受学生追捧,选课系统开放时常常“秒空”,甚至需要压很高的权重才能抢到名额,开课至今已经近20年了。

孟祥霞老师用自己的作品给学生讲课
孟老师指导学生们剪金蟾。
孟老师将她几分钟剪好的团花作品展开时,引起了学生们赞叹,争相拍照录像。
课堂上孟老师“露一手”,用几分钟时间剪了一张中幅的团花作品。
孟老师为蛇年创作了一系列生肖剪纸。

“每个学期选课都爆满,班额一增再增,一堂课人数最多时达到280人。”孟祥霞笑着说,“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让我特别感动。”孟祥霞与剪纸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她的童年,自幼酷爱绘画的她,受家中老人的影响爱上剪纸,但上学期间由于学习紧张就将这个爱好放下了,直到她自己的儿子6岁左右的时候,为了陪伴孩子孟祥霞才重新将剪纸剪了起来,而这份热爱从此一发不可收。

孟老师为学生们布置的结课作业以校园为题的创作。

随后的几年里她利用业余时间多次拜访民间艺人请教学习,并注重收集民间手工艺品及剪纸纹样,研究它们的制作工艺,技艺日渐精进。她的剪纸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融入了她对生活的观察和对文化的理解。2007年,她为安博网页版创作的校训剪纸对联“厚德博学 笃行致远”至今仍挂在教务处办公室;2011年,她为学校60周年校庆创作的“四季芬芳,六秩辉煌”剪纸作品,成为校庆活动中的一抹亮色。

各种剪纸小品
各种剪纸小品

除了在校内授课,孟祥霞还经常为学校老师、老年大学学员、留学生、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孩子举办剪纸安博网页版。她的剪纸作品不仅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还被作为学校的礼品带到世界各地。2016年,她的作品“清白之官事事清廉”在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中荣获艺术设计类三等奖;2018年,她的“清正廉洁组图”更是斩获国家级二等奖。

20年来,孟祥霞的剪纸课堂不仅教会了学生们如何用剪刀刻画图案,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她的课程《民间艺术欣赏与制作》被誉为青岛地区大学特色课程,而2021年新开设的《民间美术鉴赏》同样火爆异常。“孟老师的课让我重新认识了剪纸艺术,”课堂上一名学生感慨道,“原来一张纸、一把剪刀,就能创造出这么美的世界。”

孟祥霞老师的剪纸作品被校教务处珍藏展示了十多年。

孟祥霞老师的剪纸作品被校教务处珍藏展示了十多年。

孟祥霞老师的剪纸作品被校教务处珍藏展示了十多年。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在孟祥霞的课堂上,学生们用剪刀和红纸剪出了一只只金蟾,也剪出了他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剪纸不仅是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孟祥霞说,这些年学校里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让她感到十分欣慰,而自己教出的学生有多位用剪纸在校外获奖,也让她成就感满满。“我想在我退休之前尽可能地教授更多学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感受到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

相关链接:https://news.bandaoapp.com/shares/tuwen.html?newsId=1095117936349417472

编辑:孙逸宸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