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 09:22:25 作者:校报学生记者 撒文露 来源:校报
在教育的道路上,他言传身教、教导有方。在科研的征途上,他奋楫笃行、臻于至善。师泽如光,虽微致远;师泽若水,润物无声。从教十载,他以行动坚守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将知识与希望的火种播撒在青年学子的心田。
他就是夏斌,安博网页版2024年度“最美教师”称号获得者,博士、教授,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负责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副首席科学家”,江苏省“双创人才”。他的学术成果丰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三项,获批国家级新品种一个,参编著作两部;同时,担任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副主编、iMeta青年编委,并兼任山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海洋学会理事等。
勤教善导,以智启学
2016年,夏斌从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调至安博网页版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面对教学与科研的双重重任,内心难免紧张。但他迅速调整状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角色中。他持续探索教育之道,逐步淬炼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将课堂变成知识与灵感的交汇之地。记得初次登上讲台,他便迎来了一个不小的考验,为大四学生讲授《水产养殖工程学》。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实践性强,学生们已在长期学习中形成了固有的思维习惯与学习模式。夏斌深知,若不能讲透这门专业课的核心内容,便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他坦言:“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未来的承诺。”为此,他投入半年多时间精心备课,反复梳理课程脉络,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将复杂的知识体系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他将枯燥的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用通俗的语言拆解艰深的原理,用生动的故事点燃学生的兴趣。他查阅大量文献,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确保内容既有深度又有温度,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汲取知识的养分。
夏斌坚信,科研与教学如车之双轮,相辅相成。“教学是科研之本,科研是教学的延伸”。这一理念如同深深扎根在夏斌心中的种子,伴随着他的教育科研生涯茁壮成长。他将自己丰富的科研经验融入课堂,用真实的研究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夏老师讲课逻辑十分清晰,擅长从基础问题切入,层层递进,让我们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学会了科学思维的方法。”他的学生李心宁如是说道。夏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科研反哺教学”的模式,让课堂成为创新思维的孵化器,激发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
在夏斌看来,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价值观的引领者。他始终坚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从日常教学的细微之处做起,用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标杆。他常常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讲述自己经历过的成功与失败,让学生明白坚持与钻研的价值。他的言行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教育的真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希望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为未来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材施教,以德润心
日常教学中,夏斌尤为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动态,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他经常与学生们深入探讨行业前沿问题,引导他们结合自身兴趣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他常说:“水产养殖虽是小众行业,却承载着食品安全与国家战略的大责任。”他寄语学生:“既要扎根专业,精益求精,又要胸怀家国,培养广阔的视野与担当精神。”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积极投身于水产健康养殖与病害防控研究,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努力把论文书写在产业一线,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而非千篇一律地复制经验,夏斌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学生职业规划的道路上,夏斌是一位温暖而睿智的陪伴者。他耐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困惑与梦想,结合他们的兴趣与特长,给予精准而贴心的建议。“夏老师就像我们的知心朋友,总能在我们迷茫时伸出援手,帮助我们拨开云雾,坚定前行。”李心宁动情地回忆道。夏斌也坦言:“看到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实现自我价值,是我最大的欣慰。这不仅是对他们成长的肯定,也是对我教育工作的最好回报。”
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并非易事,实验中的困难与挫折常常让学生望而却步。面对部分学生在科研兴趣培养上进展缓慢,以及实验受挫时情绪低落的情况,他既严格要求,又充满耐心地进行沟通与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继续前行。他常与学生开展专题讨论,深入剖析实验中的难题,逐一拆解思路;对于进度落后的学生,他总是给予额外的关注与支持,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夏老师从不让我们觉得自己不行,他总是说‘再试一次,你一定能行’,这种鼓励让我坚持了下来。”学生李心宁感慨道。在他的引领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更懂得了如何在失败中成长。
笃行科研,以责兴业
从本科时代与水产养殖结缘,至今已廿一载春秋。夏斌亲历了水产行业发展的第五次浪潮,愈发认识到人才培养对行业振兴的重要性。“水产学子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站在青岛鳌山湾的防波堤上,凝望浩瀚的大海,对学生叮嘱道:“搞水产的人,要学会与大海对话,读懂它的深邃与宽广。”他坚持每年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一线,通过专业实习让学生触摸行业的脉搏,在田间塘口、海岸滩涂中感悟知识的力量。
工作中的夏斌总是忙碌而充实。白天,他穿梭于课堂与实验室,传道授业、潜心科研;夜晚,他埋首于文献堆中,批改论文、钻研课题;即便在假期,他也通过线上交流与学生保持互动,解答疑惑、指导方向。“教育是一项终身事业,唯有以身作则,才能教会学生坚持的力量。”他牺牲了大量的个人休息与家庭时光,却从无怨言,因为他深信:“教育者的时间永远属于学生。”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无数学子的心田。
在安博网页版,夏斌的故事是无数教师群体的缩影。他们以赤诚之心坚守教育初心,以创新精神推动科研育人。正如夏斌所言:“教师的价值在于点亮学生心中的灯,让他们在求知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如今,他培养的学生遍布水产行业,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他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用实际行动践行“政治坚定、情怀深厚、自律严格”的新时代教育家精神。
夏斌不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点灯人、守望者。他用二十一年的耕耘,守护着蓝色粮仓的希望;他用十载的陪伴,培育出满园桃李的芳华。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伟大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每一份默默付出、每一次真心的引领。他以智慧耕耘蓝海,以爱心浇灌未来,为打造更多水产行业的生力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